close

各位是否有過突然間頭暈目眩、噁心嘔吐、全身都不對勁的情況,或者是持續不斷的注意力無法集中,感到頭重腳輕,甚至無法做任何事情的經驗呢?這些都是眩暈的表現,然而,眩暈只是一個大的通稱,裡面還包含很多疾病。大部分民眾都會很惶恐自己的暈眩到底是不是中風或者是甚麼不治之症,接下來林醫師做一個深入淺出的介紹,教大家如何戰勝眩暈。

 

 

眩暈發作的年齡層很廣,舉凡從小學生到老年人都會有暈眩發生(林醫師本身也曾受眩暈所苦)。當眩暈急性發作時,除了那種天搖地動、無法直視前方、站穩腳步以及強烈的噁心感會讓人覺得不舒服外,病人常常會擔心自己是否中風或者有無其他身體和腦部病變,這種焦慮感更是讓人感到煎熬,而這往往也會加重疾病本身,並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將眩暈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周邊型”的耳朵疾病,也就是所謂的內耳不平衡,裡頭又包含了很多疾病(往後有機會再為各位做詳細介紹);另一類是”中樞型”,問題主要源自於腦內,包括中風或腦部腫瘤。周邊性的內耳暈眩,發作時常呈現天旋地轉,合併噁心嘔吐,有時還會合併耳鳴或聽力受損;相反的,中樞性腦部引起的暈眩較少天旋地轉,反而是以頭重較輕,注意力無法集中,同時常會合併其他問題,好比臉麻、四肢麻、手腳無力、口齒不清等症狀。

上述這些只是概括的分類,事實上,眩暈的表現千變萬化,周邊性與中樞性有時不是那麼容易區分,民眾最好在有暈眩症狀時求診,經由專業醫師檢查,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中風高危險族群。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治療。暈眩的治療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先找出原因再對症下藥,民眾千萬不要自行服藥,因為有時藥物會過於壓抑症狀,反而延誤了疾病的診斷(尤其是在中樞性眩暈的病人)。在經由醫師確定是內耳引起的周邊性眩暈後,治療上首先是以藥物為主,而在部分特別的疾病比如說耳石脫落,可合併”物理復位”以達到治癒的效果。

除了藥物之外,另一個相當重要卻常被忽略的是日常的生活習慣,當暈眩發生時,一定要盡量減少頭部劇烈的晃動,應該要多休息,同時應避免熬夜和過分激烈的運動,飲食方面則是要保持清淡,避免吃太鹹的食物;咖啡、茶和酒精類食物則是要完全杜絕。

事實上,大部分的內耳暈眩,經過一段時間後會慢慢的趨於穩定,這是因為當我們腦部發現內耳出現問題後,會形成”代償作用”,這就像是小孩有難,父母會出手相救一樣。而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暈眩經過藥物治療仍是反覆不斷或持續性的發生,這時一定要再次回診確定是否有其他腦部或身體上的疾病,若經由醫師診斷,確定仍然是內耳的問題,可以考慮前庭神經手術,將掌管暈眩的神經截斷,以達到徹底根治的效果。

 

button_痞客邦-02.pn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眩暈 內耳不平衡 林鴻穎
    全站熱搜

    dr.Nose林鴻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